首季面板采购年减14.5%
廉而不刿网
2025-04-05 20:35:54
对进站乘客采取封闭管理,实行逢包必检、疑包必查,对乘客进行仪器扫描,确保易燃易爆物品不进入站内,不被带上客运车辆。
据介绍,2017年春节大年夜头一天,丑哥的3位朋友将从鄂尔多斯开车到光明村,陪受助孩子们过年。深深了解到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有多么难之后,他决定展开公益之旅——速递快乐,传递温暖,点燃希望,汇聚力量。
云报全媒体记者申时勋 摄影报道。这次参加昭通创业创新大赛所获得的2.5万元奖金,他将在春节过来支教时一次性捐赠。他决定捐出参赛的全部奖金,并发动身边朋友,为这些山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2016年以来,网格员通过手机综治信息通及综治通平台报送事件信息18000余条。昭通新闻网讯(通讯员 戈立雄)昭通市依托省综治办开发的云南省综治信息系统,立足综合治理网格管理基础,全面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,实现网格兜底、零距离联系服务基层群众。
在网格内全面推广6995 一呼九应十户联防互助的信息平台和96885综治信息通平台,基层网格信息员收集上报各方面群众利益诉求和反映的问题,拨打6995,实现互帮互助,通过96885平台层级上报乡镇综合服务平台流转办理,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道。综治组织构架全面向网格基层兜底延伸。融入方知民生困,数载接力喜亦忧。
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,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。撰写了《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130户贫困户基本情况报告》、《不忘初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——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定点帮扶福贡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》等大型材料。从而激发困难群众内在自我造血功能。每次走访贫困群众,都是触及心灵的震撼。
撰写了《关于组织马吉乡乡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方案》等方案。扎实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,确保贫困户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准确、高效。
全村10个村民小组至今仍有6个未通公路。既然选择了扶贫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为更好地向各级领导和来宾宣传、推介马吉乡,谢毅加班加点、通宵达旦,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,赶制了一本宣传折页《生态福地 草果之乡 魅力马吉》。怒江不通高速公路,从六库到马吉的公路坑洼狭窄,十分危险。
他把这首诗认真抄写在笔记本上,以此激励自己干好扶贫工作。9月初,谢毅通宵达旦撰写宣传展板文案、精心挑选和裁剪图片。积极发挥写作特长,撰写专项报告与新闻稿件,全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,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。撰写了5000多字的扶贫工作队交流材料《驻进群众心窝里 帮在脱贫根本上——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驻马吉米村扶贫工作队》、《情满怒江大峡谷》。
怒江大峡谷,山高坡陡,交通不便,群众生存环境恶劣。每次,徒步在坑洼不平、蜿蜒陡峭的山路上,汗水如雨。
此时已是下午4点多,加之道路结冰,赶回昭通十分困难。……爱人生病还要硬撑着每天接送儿子上学,每每接到爱人电话,我禁不住泪流满面……思亲之苦也许只有似钩的冷月知道。
克服家庭困难,把马吉米村当作第二故乡,迅速转换角色,融入到群众中,深入田间地头、贫困农户家中、项目工程一线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了解群众疾苦、倾听群众呼声,用心用情用力为农民朋友办实事、做好事。怒江边的月夜是美丽幽静的,除了耳畔‘哗哗的江水声,微风轻轻地吹着,偶然一两声狗的吠叫,还有一阵阵无休止的单调的蝉鸣与树下各种昆虫在缠绵歌唱。3月17日,连续下了近两周小雨的马吉米村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太阳。去年,谢毅已是四进木克基。2012年,在昭通日报工作了13年的谢毅,从首席记者、记者部副主任的岗位调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并派驻昭通分社工作。19年, 一茬接一茬的云报人心系马吉乡父老乡亲,用一桩桩、一件件的实事、好事,让马吉山乡发生了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变化……2016年1月,云报集团发出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通知后,远离集团挂钩扶贫点——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马吉米村近1100公里、在云报集团昭通分社工作的谢毅积极踊跃报名,主动请缨到马吉米村驻村扶贫。
逐组逐户分析致贫原因,帮助制定完善驻村脱贫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,理清发展思路、制定脱贫措施。这里,已是他的第二故乡。
此外,谢毅根据工作安排,牵头负责马吉米村首个集体经济砖厂建设。驻村以来,谢毅带着集团领导的重托,扛着驻村帮扶工作的责任,顶着烈日风雨的吹打,进村入户,真心和农民朋友交心交底,和农民拉家常讲政策,细心了解制约发展的瓶颈,耐心倾听群众的所思所盼。
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俯首躬行的行动。从云南滇东北昭通到滇西北怒江,途经曲靖、昆明、楚雄、大理、保山等8个州市,云南日报记者谢毅用心、用情、用力——有一种真情,叫不离不弃。
带着真挚情感投入,学习高德荣、邓前堆等模范,锤炼思想作风。自5月12日起,云报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福贡县委县政府要求,对挂联村的建档立卡户,开展回头看工作。马吉米村木克基村民小组地处高黎贡山深处,海拔1900米,有45户150人,是马吉米村委会距离国境线最近的一个傈僳族山寨。这里不通公路,不通手机信号,从村委会到木克基小组需要3个多小时。
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,在马吉米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,谢毅与马吉米村群众一路前行,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,在破解难题中造福百姓,在勤勉奉献中彰显价值。看到还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父老乡亲,常常忍不住潸然泪下。
离开马吉米村那天,许多群众自发赶来依依不舍地和他们亲近的谢记者道别。没有惊天动地,只有润物无声的作为。
通过认真分析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,分类梳理贫困现状。想起了雄踞在乌蒙高原上的那座流光溢彩的城市……我不是诗人,却有写诗的冲动。
今天凌晨六点不到就起床,轻手轻脚,生怕吵醒睡梦中的儿子和爱人。克服困难,甘于奉献舍小家怒江好风光,脱贫责任重。驻村以来,谢毅做到了每月吃住在村20天以上,有时甚至一两个才回趟家。马吉米村党总支书记范永志深情地说。
端着饵丝正要吃,儿子打来电话,嗔怪我不告诉他就悄悄走了。是啊,融入方知民生困。
新闻宣传立足马吉乡、服务福贡县、辐射怒江州。马吉米村海拔1370米,地势山高坡陡,起伏不平。
马吉米村脱贫攻坚是光荣的使命,更是艰巨的任务。作为一名党报记者,我再苦也没有贫困群众苦,群众要脱贫,干部就得脱层皮。